这话,显然是对米芾说的。好在米芾早就心急火燎,哪有不肯的,连连点头。苏颂这才一笑,带着几人绕过了外院的围墙,走到了内里。</p>
就见宽大的院落中,十几个小棚密密麻麻,挨在一处。临水的七八间里,每个棚内都安置了一柄铁锤,跟水碓上那种石锤一般,也不知是怎么连接的,竟然各个都能随着水轮转动,上下起伏不休。其中最大的一柄锻锤,光是锤头就比脑袋大上一圈,沉沉落下,隐约都能听到呼啸风声。</p>
米芾眼都直了:“竟然这般宏伟!”</p>
李公麟也是惊叹不已:“奇哉!瞧着比盘车还要极尽工巧啊!”</p>
汴河上,可是有不少磨茶、磨面的盘车,也是由水利带动。但是两层楼高的盘车,也不如面前的锻锤阵列让人骇然!</p>
甄琼则一眼瞧见了旁边另一个水轮,不由奇道:“等等,那边的水轮,莫不是用来抽拉风箱的?”</p>
水轮有两架,一个明显是带动锻锤的,另一个则立在高炉旁边。筑起的台子上,还有类似风箱的结构,竟然是为了鼓风而设,而且前面似乎还有个预热炉。这可太稀奇了!就算他说过高炉鼓风对于炼钢有益,也没想到竟然能制出这么个玩意啊!</p>
苏颂微微一笑:“正是。汉时就有水利皮槖,制个水利风箱又有何难?”</p>
甄琼可来不及听他炫耀了,已经一路小跑,奔了过去:“我去看看!”</p>
见甄琼跑了过去,米芾也赶紧眼睛闪闪,对苏颂道:“苏兄苏兄,我能近些看看那锻锤吗?下面那些人当真敢伸手过去啊!”</p>
他都快好奇死了。那些立在锻锤下的匠人,还真敢伸手过去,调整钢板的角度。这万一砸到手了,怕不是要筋断骨折!</p>
苏颂微微一笑,对身边吏员吩咐几句,就有人带着这两个好奇不已的家伙,去了工棚。这工棚处只立了锻锤,倒是没有显露其中复杂的连接结构,不怕被人瞧去。</p>
转眼间,三人都没了踪影。苏颂这才转身,对韩邈道:“景声不过去瞧瞧吗?”</p>
韩邈笑着摇了摇头:“小子不通机械,只在这儿看看,就能觉出震撼了。倒是不必细瞧了。”</p>
苏颂哪能不知,这也是为了避嫌。毕竟甄琼去看的,可都是锻锤坊的核心机密。这些东西,凌霄子能看,韩邈这个布衣却不能。</p>
不过不方便看,有些话却是能问问的。苏颂看了那轰轰作响的锻锤一眼,突然问道:“景声见到此物,不知作何感想?”</p>
“水利远胜人力,锻锤、风箱也能带动,怕是还能做些别的用途。”韩邈看着那起伏不定的锻锤,心中也不无感慨。这种征服自然产生的伟力,足能让任何眼见者叹为观止。然而水利只能带动锻锤,风箱这些东西吗?恐怕不尽其然。若是其他工具,也能改造成水利推动的机械,怕能生出寻常人不能想想的便利。</p>
苏颂有些讶然的瞧了韩邈一眼,微微一笑:“官家是有这意思,已让将作监督造其他机械了。”</p>
别的不说,在他看来,纺车就能改成水利的。盘车可以磨面,若是再有个水利纺车,只衣食两样,就不知能节省多少人力物力。只是这法子,寻常官吏都未必能想到,韩邈一个商贾,竟然有如此智慧,也让人赞许了。</p>
然而他的话音刚落,韩邈却叹了口气:“若是这些流传开来,水利法怕是更难推行。”</p>
苏颂挑了挑眉。农田水利法,可是天子最近最重视的事情,朝中也已经有了风声。兴修水利,灌溉农田,自然是利国利民的好事。然而一旦朝廷开始动河道,那些私建水坝,乃至为了盘车、水碓束水截流的达官贵人们,可就不会善罢甘休了。水利能够推动的机械越多,这些人对于河流的占有欲望也就越强,自然会成为新法的阻力。</p>
只是这眼光心思,当真非凡。</p>
沉默片刻,苏颂突然道:“如今官家任用贤才,景声何不再入科场,考个功名?”</p>
听到这话,韩邈微微一笑:“小子喜欢行商,不耐拘束。况且还有琼儿在,就不折腾了。”</p>
这话的意思太明白了。甄琼身为天子信重的处士,宝应观的观主,身份已经够惹眼了,若是韩邈这个“家眷”也入朝为官,立刻会让人生出警惕,进而大肆攻讦。两人一体,哪能同朝为官?</p>
虽说苏颂也极看重甄琼的本领,但听到这话,难免也生出了些惋惜:“倒是屈才了……”</p>
韩邈却浑不在意的摇了摇头:“没有牵绊,反倒能施展手脚。在不在朝中,又有何关系?”</p>
这话听的苏颂一愣,还想说什么,就见甄琼叭叭叭的跑了回来:“邈哥邈哥,那风箱当真不差啊……”</p>
看着絮絮叨叨,没个正行的小道,和立在他身边,已经贴心的递上巾帕,让他擦去脸上煤灰的青年。苏颂不由失笑,摇了摇头。倒是他多事了。</p>
作者有话要说:李公麟,代表作《五马图》=w=</p>
第121章</p>
虽说甄琼等人好奇心不浅,但锻锤坊毕竟是兵事重地,不可久留。参观完毕,觉得不过瘾,几人又转到了一座盘车磨坊边的酒楼上,准备边吃饭,边看盘车磨茶的景象。</p>
在雅阁内坐定,看向外面热闹非凡的盘车磨坊时,李公麟忍不住都感慨了起来:“看过锻锤坊,再看磨坊,才觉出天差地别。”</p>
往日壮阔的景象,现在看来,也是平平无奇。不说规模和动静,只那些用独轮车、小舟搬运载茶袋的役人,就比不上锻锤坊里,敢把手置在铁锤下的匠人。</p>
米芾也连连点头:“可惜不能画啊!那景象若是入画,定然也是让人惊叹的佳作。”</p>
李公麟闻言不由颔首:“元章贤弟的炭笔画法,可称一绝。若是能画出奇景,定也能传世。”</p>
就见宽大的院落中,十几个小棚密密麻麻,挨在一处。临水的七八间里,每个棚内都安置了一柄铁锤,跟水碓上那种石锤一般,也不知是怎么连接的,竟然各个都能随着水轮转动,上下起伏不休。其中最大的一柄锻锤,光是锤头就比脑袋大上一圈,沉沉落下,隐约都能听到呼啸风声。</p>
米芾眼都直了:“竟然这般宏伟!”</p>
李公麟也是惊叹不已:“奇哉!瞧着比盘车还要极尽工巧啊!”</p>
汴河上,可是有不少磨茶、磨面的盘车,也是由水利带动。但是两层楼高的盘车,也不如面前的锻锤阵列让人骇然!</p>
甄琼则一眼瞧见了旁边另一个水轮,不由奇道:“等等,那边的水轮,莫不是用来抽拉风箱的?”</p>
水轮有两架,一个明显是带动锻锤的,另一个则立在高炉旁边。筑起的台子上,还有类似风箱的结构,竟然是为了鼓风而设,而且前面似乎还有个预热炉。这可太稀奇了!就算他说过高炉鼓风对于炼钢有益,也没想到竟然能制出这么个玩意啊!</p>
苏颂微微一笑:“正是。汉时就有水利皮槖,制个水利风箱又有何难?”</p>
甄琼可来不及听他炫耀了,已经一路小跑,奔了过去:“我去看看!”</p>
见甄琼跑了过去,米芾也赶紧眼睛闪闪,对苏颂道:“苏兄苏兄,我能近些看看那锻锤吗?下面那些人当真敢伸手过去啊!”</p>
他都快好奇死了。那些立在锻锤下的匠人,还真敢伸手过去,调整钢板的角度。这万一砸到手了,怕不是要筋断骨折!</p>
苏颂微微一笑,对身边吏员吩咐几句,就有人带着这两个好奇不已的家伙,去了工棚。这工棚处只立了锻锤,倒是没有显露其中复杂的连接结构,不怕被人瞧去。</p>
转眼间,三人都没了踪影。苏颂这才转身,对韩邈道:“景声不过去瞧瞧吗?”</p>
韩邈笑着摇了摇头:“小子不通机械,只在这儿看看,就能觉出震撼了。倒是不必细瞧了。”</p>
苏颂哪能不知,这也是为了避嫌。毕竟甄琼去看的,可都是锻锤坊的核心机密。这些东西,凌霄子能看,韩邈这个布衣却不能。</p>
不过不方便看,有些话却是能问问的。苏颂看了那轰轰作响的锻锤一眼,突然问道:“景声见到此物,不知作何感想?”</p>
“水利远胜人力,锻锤、风箱也能带动,怕是还能做些别的用途。”韩邈看着那起伏不定的锻锤,心中也不无感慨。这种征服自然产生的伟力,足能让任何眼见者叹为观止。然而水利只能带动锻锤,风箱这些东西吗?恐怕不尽其然。若是其他工具,也能改造成水利推动的机械,怕能生出寻常人不能想想的便利。</p>
苏颂有些讶然的瞧了韩邈一眼,微微一笑:“官家是有这意思,已让将作监督造其他机械了。”</p>
别的不说,在他看来,纺车就能改成水利的。盘车可以磨面,若是再有个水利纺车,只衣食两样,就不知能节省多少人力物力。只是这法子,寻常官吏都未必能想到,韩邈一个商贾,竟然有如此智慧,也让人赞许了。</p>
然而他的话音刚落,韩邈却叹了口气:“若是这些流传开来,水利法怕是更难推行。”</p>
苏颂挑了挑眉。农田水利法,可是天子最近最重视的事情,朝中也已经有了风声。兴修水利,灌溉农田,自然是利国利民的好事。然而一旦朝廷开始动河道,那些私建水坝,乃至为了盘车、水碓束水截流的达官贵人们,可就不会善罢甘休了。水利能够推动的机械越多,这些人对于河流的占有欲望也就越强,自然会成为新法的阻力。</p>
只是这眼光心思,当真非凡。</p>
沉默片刻,苏颂突然道:“如今官家任用贤才,景声何不再入科场,考个功名?”</p>
听到这话,韩邈微微一笑:“小子喜欢行商,不耐拘束。况且还有琼儿在,就不折腾了。”</p>
这话的意思太明白了。甄琼身为天子信重的处士,宝应观的观主,身份已经够惹眼了,若是韩邈这个“家眷”也入朝为官,立刻会让人生出警惕,进而大肆攻讦。两人一体,哪能同朝为官?</p>
虽说苏颂也极看重甄琼的本领,但听到这话,难免也生出了些惋惜:“倒是屈才了……”</p>
韩邈却浑不在意的摇了摇头:“没有牵绊,反倒能施展手脚。在不在朝中,又有何关系?”</p>
这话听的苏颂一愣,还想说什么,就见甄琼叭叭叭的跑了回来:“邈哥邈哥,那风箱当真不差啊……”</p>
看着絮絮叨叨,没个正行的小道,和立在他身边,已经贴心的递上巾帕,让他擦去脸上煤灰的青年。苏颂不由失笑,摇了摇头。倒是他多事了。</p>
作者有话要说:李公麟,代表作《五马图》=w=</p>
第121章</p>
虽说甄琼等人好奇心不浅,但锻锤坊毕竟是兵事重地,不可久留。参观完毕,觉得不过瘾,几人又转到了一座盘车磨坊边的酒楼上,准备边吃饭,边看盘车磨茶的景象。</p>
在雅阁内坐定,看向外面热闹非凡的盘车磨坊时,李公麟忍不住都感慨了起来:“看过锻锤坊,再看磨坊,才觉出天差地别。”</p>
往日壮阔的景象,现在看来,也是平平无奇。不说规模和动静,只那些用独轮车、小舟搬运载茶袋的役人,就比不上锻锤坊里,敢把手置在铁锤下的匠人。</p>
米芾也连连点头:“可惜不能画啊!那景象若是入画,定然也是让人惊叹的佳作。”</p>
李公麟闻言不由颔首:“元章贤弟的炭笔画法,可称一绝。若是能画出奇景,定也能传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