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直逼事情的要害,此问题提得相当“专业”。
杜勒斯答:我不能告诉你结果会怎么样。这在很大程度上要看具体情
况而定,这是偶然击中的呢?还是有意击中的。如果这是对于在我们认为是
公海的地方的一艘美国舰只的有意攻击,那么大概就会有美国飞机在公空中
受到的攻击(的确有过这种攻击)的那种反应。如果判断这是一次偶然事件,
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我认为如果国际公海发生对美国海军舰只的有意袭
击,我们就会以某种方式进行回击。
杜勒斯就是杜勒斯,不像毛泽东要讲究个什么“斗争策略”,也没有艾
森豪威尔“让敌人和朋友都猜不透”的弯弯肠子,倒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毫
不隐晦地说了一番大实话,他的“美国军舰如遭到故意攻击将进行报复和反
击”,看似说得严厉,其实等于言明,只要美国军舰不遭到故意攻击,它就
不会去管对国民党军舰的故意攻击。护航,护航,原来乃“航而不护也”。
杜勒斯泄露坦白了美国人的心态,为9 月8 日“海伦娜”的举措作了注脚。
蒋介石听了肯定心寒,毛泽东听了大概会笑。
※※※※※
叶飞老人对我说:9 月8 日,美蒋我三方各有图谋,都在斗智。毛主席
的真正意图是在试探所谓的美蒋共同防御条约的效力究竟有多大,美军在台
湾海峡的介入究竟到了什么程度。经过这么一次较量,就把美国的底摸清楚
了。他看似凶恶强大,其实也怕同我们打仗,所谓的美蒋共同防御条约也是
有一定限度的,只要涉及他自身利益,要冒和我军直接冲突的危险,它就不
干了,就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了,如此而已。
雷英夫老人对我说:9 月8 日,击沉蒋舰,封锁金门,当然是收获。但
收获最大的还是对美国进行了一次非常成功的战略侦察。
长期以来,美国到底会在台湾海峡搞多大名堂,我们不很清楚。这次
蒋介石闹得好,他一闹,美国只好派军舰护航,而我们一打,美国军舰竟缩
了回去,他也并不想打的心态一下就看明白了。以后观察,美国虽然嘴上不
承认我们的12 海里领海线,但行动上大体是遵守的,他的飞机一发生“越
界”、“擦边”情况,其航空管制站总是大骂。由此,毛主席、军委作出一个
基本的判断,美国在台湾海峡采取的不是攻势战略,而是守势战略。他尚无
图谋要从福建这个方向打进中国来,而是要死死守住台湾这一道防线以“遏
制”中国。
弄清美国的战略态势非常重要,这是下一步我们在某些问题上拉蒋打
美,在另外一些问题上拉美制蒋,采取分化瓦解、更为灵活的斗争策略的一
个基础。
毛泽东9 月8 日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关于“绞索”问题的论述,新鲜而
独到。看得出,他在基本摸清美国在台湾海峡的底牌之后,下一步行动蓝图
和斗争策略已渐在头脑中明朗成形。炮声隆隆的台湾海峡如果出现更富戏剧
化的场景。当不为怪。
第八章 考验“蜜月”
得知毛泽东打炮,蒋介石连说了三个“好”/美国会不会为金门拔刀
相助,好大的一个谜/美国海军中将,在这里不仅仅是上宾,而且是上帝/
尽管蒋先生写了一本《苏俄在中国》,毛先生却从不写《美帝在台湾》/“骑
手”采取了“让马糊涂”的骑术
1
据说,前线战报传到北戴河,毛泽东阅后,莞尔一笑,便放到了一边。
他的关注点兴奋点显然不在消灭了多少敌兵炸毁了多少敌炮敌舰使多少位名
将之花凋谢上面,他知道把那么多的炮弹甩到一座小岛上,总会有收获的。
他对王尚荣中将说:两位“大总统”那里有什么情况,请立即告我。在他的
超远视聚焦镜里,金门一闪即逝,轮换出现的画面,一个是台北,一个是华
盛顿。他下令开炮的目标之一,就是要让这两座城市间如胶似漆情深意笃的
“蜜月”经受一次战火的考验。
※※※※※
8 月23 日,蒋介石正在位于日月潭畔的涵碧楼官邸小住,说明他对将
要发生的重大事件已有了某种程度的预感。因为他到这里居住,大多是有重
大事件需要考虑决策。每逢国民党召开中央全会,“行政院”和台湾“省政
府”改组,以及党政军重要人事变动安排等,老先生都要事先前往涵碧楼往
上十天八天,国际上发生重大事故而与台湾有关联的,有时也要到涵碧楼来
考虑应对之策。
背山面水青砖绿瓦的官那里,幽静的花园开放着杜鹃花,这使他感到
赏心悦目。
“总统”的生活似乎是清苦和有规则的,他常常天亮即起,穿一种传统
的中国式蓝色长袍,或穿一套不带军衔的军服。蒋夫人身穿晨衣陪他做晨祷。
他的早餐仅稀粥、咸菜和白开水。早饭后,他读报到上午9 点。然后秘书抱
来大摞文件,黄色文件代表例行公事,红色文件代表紧急问题。10 点或11
点,按照每一天的安排召集有关官员开会。午饭后休息半小时,然后再开始
工作。下午4 点半,他常常带上一个助手去散步,换换空气。归来,茶点已
摆好,用罢,又继续工作到晚7 点。然后再去做祷告和沉思。晚饭后,他往
往继续工作。如果有人劝他,说看场电影并不是浪费时间的话,他也会同意
去看。睡觉前洗一个含有硫化物的泉水浴,然后再写上一段日记,这是他一
直保持着的良好习惯。
这一天的17 时30 分,毛泽东炮弹的冲击波,将老先生循规蹈矩的生
活安排搅乱。
晚膳刚刚摆好。“总统”收到了金门正在遭受猛烈炮轰的报告。
老先生突然一怔。有一会儿不说话。虽然在台湾海峡同中共早晚要大
打一回是预料中事,但真的就这么打起来了仍不免会感觉突兀,萌生惊诧。
俄顷,眉头舒展,嘴角带笑,连说了三个“好”“好”“好”。
侍立左右的高级将领和幕僚们紧张不安的神情中又注入了惶惑与费
解:要知道,共军大规模炮击之后,很可能紧接着就是大举渡海攻金呀,台
湾安危系于一役。如此严重关头,究竟何“好”之有?“总统”又有何制敌
妙策?“总统”两眼炯炯有神,短须、光头透着一股军人的威严,他的笑是
令人最难以捉模的,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尽管他笑脸常开,但他古板、暴戾、
神秘的性情常常变化无序,因此在他面前都养成了唯唯诺诺的习性。“总统”
矜持地微笑着,显示出领袖才具备的处惊不乱的沉稳,他并不做什么解释,
用语调急促的浙江方言吩咐道:赶快向斯穆特将军报告此事,我们急需盟邦
的援助。沉思片刻,又道:立即以我个人名义起草一封给艾森豪威尔总统的
信函,就说我们希望美国再一次显示出正义和力量,坚决制止毛泽东的挑衅
和入侵,切勿让金门、台湾成为第一、第二块倒下去的多米诺骨牌,致使东
南亚乃至整个亚洲和世界的反共防线被打开缺口,崩溃而难以收拾。
※※※※※
美国著名传记作家布赖恩·克罗泽认为:蒋介石属于那种少见的、非
同小可的人物。这个人的勇气、谋略、魄力、个人意志及其工作精力均足一
般人所想象不到和难以相匹的。但历史的偶然使他不得不和另一个更为独特
杰出的人物——毛泽东——在这个国家里决一雌雄,这是蒋介石的不幸。或
者说,他缺少那些政治家和将军流芳百世的先决条件——运气。确实,他的
运气糟糕透顶,这主要是由于他自己的失误所造成的,因为,他在决策方面
的不明智及性格、思想上潜在的缺点常常是阻碍他取得成功的最大敌人。兵
败大陆、撤退台湾,令蒋介石只能以一个“失去中国的人”的面目出现在历
史中,尽管他在台湾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也无法弥补他在大陆惨败的灾难
性屈辱,如从希腊悲剧的意义上讲,他的悲剧基本上是他个性发展的必然归
宿,困守台湾方使他开始意识到和愿意正视这个问题。
布赖恩·克罗泽的评价一点是不错的,到台湾的“总统”与过去在大
陆的“总统”间一个明显的性格变化就是开始了对自己的挫折失败进行反思,
对种种非议的心理承受力也增强了。这位公开场合好像仍很自负而顽固的老
人。在晚年的日记中常常批评自己。每天,他还与夫人一起双膝长跪,向上
帝忏悔,以此作为“三省吾身”的最佳方式。涵碧楼,那是他在秀雅清幽的
风景区为自己建造的一处反思之所。
思考最多的是战略问题。
卧榻旁,常年摆放着一本书——毛泽东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毛泽东此文有千千万万的读者,他大概属于读的遍数最多且最有体会心得的
一位,因为毛泽东此文所言正是如何将他打败的战略。最令他叹息不已的是
老对头的这样一段话:“谁人不知,两个拳师放对,聪明的拳师往往退让一
步,而蠢人则其势汹汹,辟头就使出全副本领,结果却往往被退让者打倒。”
此时此刻,已认识到自己在发动内战之初实行“速战速决”、“全面进攻”是
犯了战略性的错误。
战略谋划上略逊一筹,先输给了毛泽东,焉有不败之理?最近,他还
耐着性子阅读了许多西方作家、政治家、记者关于中国问题的述评文章,这
些崇拜斯巴达克式传奇英雄的洋鬼子们虽绝非共产主义者,但都以一种由衷
钦佩的感受描绘了毛泽东及其助手战友们的睿智勇敢,并都以痛心遗憾甚至
幸灾乐祸的心情提及他的失败,他们相当一致的看法是:作为一个政治领袖,
他仅是一个爱搞权术诡计的战术家,绝非远见卓识的战略家,他们几乎普遍
对他恢复在大陆统治权威的能力表示怀疑,认为他并没有一个详尽而可行的
政治军事战略,甚至嘲讽他“周期性的反攻大陆的威胁听起来越来越像是宗
教仪式的咒语”。
西方人的言辞固然尖刻,但也是从另一个方面提醒了他,如想率领国
民党北伐中原,必须有胜敌一筹的高超战略。
现在,毛泽东的炮弹在他坚守不弃的领地上爆炸,说“无所畏惧”那
是假的,但实实在在,多少年来苦盼久等的又正是这一时刻。历史可能正赐
与他一次千载难逢的恢复大陆荡涤耻辱的机遇,金门,很可能会按照他的战
略设计,变成一个巨大的泥淖,深陷进去的不光是毛泽东,还有美国人。美
国人企图通过“条约”来控制他,这是妄想,通过金门爆发的热战,他将把
“条约”变成一条牵着美国佬鼻子走的缰绳。若能实现让毛泽东与艾森豪威
尔在台湾海峡直接见面,请毛泽东品尝一下第七舰队强大火力的战略构思,
谁还敢讥讽他仅是一个焦躁盲动急功短视的战术家?他必将作为完成二次北
伐的伟大战略家而名垂青史。
好!好!好!
毛泽东的炮弹轰轰烈烈地爆响。他在心底窃窃地笑了。
2
1954 年12 月2 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和台湾“外交部长”叶公超在华
盛顿签订了美台共同防御条约。
“条约”,对于蒋介石最后的栖身之所不再陷落获得继续生存的保证至关
重要;他得到了梦寐以求的那一部分。
但他强烈不满。只是在与美国长达年余的讨价还价之后,不得不违心
地屈就美国。分歧有二:其一,美国坚持此条约仅适用于“防御”,坚决不
同意出现诸如“反攻大陆”一类字眼,同时,必须写上缔约国就条约实施应
“随时会商”。意思是说,蒋介石先生若想实施反攻大陆的军事行动,事先
须向美国请示征得美国的同意。或,没有美国的批准,他是不能自由实施反
攻大陆的军事计划的。
如此“条约”对蒋,“总统”而言仅仅是一道避免台湾倾覆的“护身符”,
而非追求反攻胜利的“讨逆檄”,等于在他头顶支起一顶保护伞的同时,又
把他的手脚套上了绳索。叶公超坦白说:(条约)起到了吓阻中共不敢轻举
犯台的作用,但也限制了我们反攻大陆。我们得到了安全,却失去了自由,
虽然现阶段安全是比自由更重要更宝贵的东西。
这其实不过是杜鲁门时代“台湾中立化”的翻版。
1950 年,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杜鲁门宣布“美国一方面使用
海军力量遏阻中共在台湾海峡用武,但另一方面也要求在台湾的中华民国政
府停止针对中国大陆的军火袭击”。为此,蒋介石不得不郑重向杜鲁门提出
交涉:美国政府既然承认“中华民国”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而中共早已被
国民政府定为“叛匪”,如今美国竟不许中国合法之政府讨伐“叛匪”,岂不
是干涉中国内政耶?杜鲁门慨然答曰: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是为了保卫这
片未定水域的安宁,也就是确保朝鲜战场上“联合国军”的海上运输线,国
共双方谁在这片水域上用武,都将破坏安宁,因此美国都反对。
当时,不得不吞下这颗苦果。
现在,仍不得将苦果吐出。
于是,也就明了:美国并不支持他用武力实现重返大陆。在台湾海峡
维持不战不和的局面使中国长久分裂实际上最符合美国的利益,人在矮檐
下,不得不低头。他所能做的,唯有一方面忍气违心地在“条约”上签字,
一方面继续大声疾呼:“反攻大陆光复中兴”。他的策略是左手先获取了“美
国之盾”再说他娘的,右手的矛何时投出,老子待机而定。
其二,美国在“条约”中坚持只写有协防的“领土”是“就中华民国
而言,应指台湾与澎湖”。至于金门、马祖等大陆沿海岛屿是否也在协防之
列则避而不提。
因此,就出来了一个问题,一旦金门、马祖这些岛屿上爆发激烈战斗,
美国究竟是袖手作壁上观,还是会拔刀相助出兵干涉?好大的一个谜。让毛
泽东苦苦思索。使蒋介石忧心忡忡。其实,艾森豪威尔本人也并没有一个成
形的定案。金门、马祖,绝对是他任内左右为难进退维谷的二律背反。
※※※※※
六十年代,卸任后的艾森豪威尔在他舒适幽静的乡间别墅撰写回忆录,
他用了整整两章来叙述他在那两座小岛上遇到的麻烦和经受的考验。
我把这两章翻来复去字斟句酌地阅读了10 遍,对艾氏是否会出兵金、
马的问题仍百思不得其解。我只是看到当有人劝阻他千万出兵不得时,他板
起面孔说“不可”!
当另外一部分人撺掇他坚决出兵时,他亦斩钉截铁地说“不可”!而当
人们欲问其底数究竟时,他却老奸巨滑地说“等着瞧吧”!
粗略归纳,艾氏解析他的“二律背反”的思维要点逻辑过程大体是:
A。1894-1895 中日战争的结果,中国割让了台湾、澎湖给日本。开罗宣言
公布,二次大战后,这些岛屿归还给“中华民国”。1951 年的对日和约结束
了日本对这些岛屿的所有权,但并未正式让渡给“中国”。(因此它们的地位
仍未确定)B。更小、更靠近中国海岸的金门、马祖岛,则一直是在中国大陆
政府的控制之下。(它们的地位是确定的)C。蒋介石现在仍控制着金门、马
祖,并准备以其全力加以保卫。在他看来,对金门、马祖的攻击,是对台、
澎攻击的前奏。而且蒋认为,这两个岛屿将成为重新打回祖国的踏脚石,丧
失了它们,他的主力将丧失战斗意志。但在这些岛屿上集聚太多的士兵是个
军事上的错误。他们的力量应放在武器、炮阵地、士气?
杜勒斯答:我不能告诉你结果会怎么样。这在很大程度上要看具体情
况而定,这是偶然击中的呢?还是有意击中的。如果这是对于在我们认为是
公海的地方的一艘美国舰只的有意攻击,那么大概就会有美国飞机在公空中
受到的攻击(的确有过这种攻击)的那种反应。如果判断这是一次偶然事件,
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我认为如果国际公海发生对美国海军舰只的有意袭
击,我们就会以某种方式进行回击。
杜勒斯就是杜勒斯,不像毛泽东要讲究个什么“斗争策略”,也没有艾
森豪威尔“让敌人和朋友都猜不透”的弯弯肠子,倒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毫
不隐晦地说了一番大实话,他的“美国军舰如遭到故意攻击将进行报复和反
击”,看似说得严厉,其实等于言明,只要美国军舰不遭到故意攻击,它就
不会去管对国民党军舰的故意攻击。护航,护航,原来乃“航而不护也”。
杜勒斯泄露坦白了美国人的心态,为9 月8 日“海伦娜”的举措作了注脚。
蒋介石听了肯定心寒,毛泽东听了大概会笑。
※※※※※
叶飞老人对我说:9 月8 日,美蒋我三方各有图谋,都在斗智。毛主席
的真正意图是在试探所谓的美蒋共同防御条约的效力究竟有多大,美军在台
湾海峡的介入究竟到了什么程度。经过这么一次较量,就把美国的底摸清楚
了。他看似凶恶强大,其实也怕同我们打仗,所谓的美蒋共同防御条约也是
有一定限度的,只要涉及他自身利益,要冒和我军直接冲突的危险,它就不
干了,就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了,如此而已。
雷英夫老人对我说:9 月8 日,击沉蒋舰,封锁金门,当然是收获。但
收获最大的还是对美国进行了一次非常成功的战略侦察。
长期以来,美国到底会在台湾海峡搞多大名堂,我们不很清楚。这次
蒋介石闹得好,他一闹,美国只好派军舰护航,而我们一打,美国军舰竟缩
了回去,他也并不想打的心态一下就看明白了。以后观察,美国虽然嘴上不
承认我们的12 海里领海线,但行动上大体是遵守的,他的飞机一发生“越
界”、“擦边”情况,其航空管制站总是大骂。由此,毛主席、军委作出一个
基本的判断,美国在台湾海峡采取的不是攻势战略,而是守势战略。他尚无
图谋要从福建这个方向打进中国来,而是要死死守住台湾这一道防线以“遏
制”中国。
弄清美国的战略态势非常重要,这是下一步我们在某些问题上拉蒋打
美,在另外一些问题上拉美制蒋,采取分化瓦解、更为灵活的斗争策略的一
个基础。
毛泽东9 月8 日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关于“绞索”问题的论述,新鲜而
独到。看得出,他在基本摸清美国在台湾海峡的底牌之后,下一步行动蓝图
和斗争策略已渐在头脑中明朗成形。炮声隆隆的台湾海峡如果出现更富戏剧
化的场景。当不为怪。
第八章 考验“蜜月”
得知毛泽东打炮,蒋介石连说了三个“好”/美国会不会为金门拔刀
相助,好大的一个谜/美国海军中将,在这里不仅仅是上宾,而且是上帝/
尽管蒋先生写了一本《苏俄在中国》,毛先生却从不写《美帝在台湾》/“骑
手”采取了“让马糊涂”的骑术
1
据说,前线战报传到北戴河,毛泽东阅后,莞尔一笑,便放到了一边。
他的关注点兴奋点显然不在消灭了多少敌兵炸毁了多少敌炮敌舰使多少位名
将之花凋谢上面,他知道把那么多的炮弹甩到一座小岛上,总会有收获的。
他对王尚荣中将说:两位“大总统”那里有什么情况,请立即告我。在他的
超远视聚焦镜里,金门一闪即逝,轮换出现的画面,一个是台北,一个是华
盛顿。他下令开炮的目标之一,就是要让这两座城市间如胶似漆情深意笃的
“蜜月”经受一次战火的考验。
※※※※※
8 月23 日,蒋介石正在位于日月潭畔的涵碧楼官邸小住,说明他对将
要发生的重大事件已有了某种程度的预感。因为他到这里居住,大多是有重
大事件需要考虑决策。每逢国民党召开中央全会,“行政院”和台湾“省政
府”改组,以及党政军重要人事变动安排等,老先生都要事先前往涵碧楼往
上十天八天,国际上发生重大事故而与台湾有关联的,有时也要到涵碧楼来
考虑应对之策。
背山面水青砖绿瓦的官那里,幽静的花园开放着杜鹃花,这使他感到
赏心悦目。
“总统”的生活似乎是清苦和有规则的,他常常天亮即起,穿一种传统
的中国式蓝色长袍,或穿一套不带军衔的军服。蒋夫人身穿晨衣陪他做晨祷。
他的早餐仅稀粥、咸菜和白开水。早饭后,他读报到上午9 点。然后秘书抱
来大摞文件,黄色文件代表例行公事,红色文件代表紧急问题。10 点或11
点,按照每一天的安排召集有关官员开会。午饭后休息半小时,然后再开始
工作。下午4 点半,他常常带上一个助手去散步,换换空气。归来,茶点已
摆好,用罢,又继续工作到晚7 点。然后再去做祷告和沉思。晚饭后,他往
往继续工作。如果有人劝他,说看场电影并不是浪费时间的话,他也会同意
去看。睡觉前洗一个含有硫化物的泉水浴,然后再写上一段日记,这是他一
直保持着的良好习惯。
这一天的17 时30 分,毛泽东炮弹的冲击波,将老先生循规蹈矩的生
活安排搅乱。
晚膳刚刚摆好。“总统”收到了金门正在遭受猛烈炮轰的报告。
老先生突然一怔。有一会儿不说话。虽然在台湾海峡同中共早晚要大
打一回是预料中事,但真的就这么打起来了仍不免会感觉突兀,萌生惊诧。
俄顷,眉头舒展,嘴角带笑,连说了三个“好”“好”“好”。
侍立左右的高级将领和幕僚们紧张不安的神情中又注入了惶惑与费
解:要知道,共军大规模炮击之后,很可能紧接着就是大举渡海攻金呀,台
湾安危系于一役。如此严重关头,究竟何“好”之有?“总统”又有何制敌
妙策?“总统”两眼炯炯有神,短须、光头透着一股军人的威严,他的笑是
令人最难以捉模的,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尽管他笑脸常开,但他古板、暴戾、
神秘的性情常常变化无序,因此在他面前都养成了唯唯诺诺的习性。“总统”
矜持地微笑着,显示出领袖才具备的处惊不乱的沉稳,他并不做什么解释,
用语调急促的浙江方言吩咐道:赶快向斯穆特将军报告此事,我们急需盟邦
的援助。沉思片刻,又道:立即以我个人名义起草一封给艾森豪威尔总统的
信函,就说我们希望美国再一次显示出正义和力量,坚决制止毛泽东的挑衅
和入侵,切勿让金门、台湾成为第一、第二块倒下去的多米诺骨牌,致使东
南亚乃至整个亚洲和世界的反共防线被打开缺口,崩溃而难以收拾。
※※※※※
美国著名传记作家布赖恩·克罗泽认为:蒋介石属于那种少见的、非
同小可的人物。这个人的勇气、谋略、魄力、个人意志及其工作精力均足一
般人所想象不到和难以相匹的。但历史的偶然使他不得不和另一个更为独特
杰出的人物——毛泽东——在这个国家里决一雌雄,这是蒋介石的不幸。或
者说,他缺少那些政治家和将军流芳百世的先决条件——运气。确实,他的
运气糟糕透顶,这主要是由于他自己的失误所造成的,因为,他在决策方面
的不明智及性格、思想上潜在的缺点常常是阻碍他取得成功的最大敌人。兵
败大陆、撤退台湾,令蒋介石只能以一个“失去中国的人”的面目出现在历
史中,尽管他在台湾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也无法弥补他在大陆惨败的灾难
性屈辱,如从希腊悲剧的意义上讲,他的悲剧基本上是他个性发展的必然归
宿,困守台湾方使他开始意识到和愿意正视这个问题。
布赖恩·克罗泽的评价一点是不错的,到台湾的“总统”与过去在大
陆的“总统”间一个明显的性格变化就是开始了对自己的挫折失败进行反思,
对种种非议的心理承受力也增强了。这位公开场合好像仍很自负而顽固的老
人。在晚年的日记中常常批评自己。每天,他还与夫人一起双膝长跪,向上
帝忏悔,以此作为“三省吾身”的最佳方式。涵碧楼,那是他在秀雅清幽的
风景区为自己建造的一处反思之所。
思考最多的是战略问题。
卧榻旁,常年摆放着一本书——毛泽东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毛泽东此文有千千万万的读者,他大概属于读的遍数最多且最有体会心得的
一位,因为毛泽东此文所言正是如何将他打败的战略。最令他叹息不已的是
老对头的这样一段话:“谁人不知,两个拳师放对,聪明的拳师往往退让一
步,而蠢人则其势汹汹,辟头就使出全副本领,结果却往往被退让者打倒。”
此时此刻,已认识到自己在发动内战之初实行“速战速决”、“全面进攻”是
犯了战略性的错误。
战略谋划上略逊一筹,先输给了毛泽东,焉有不败之理?最近,他还
耐着性子阅读了许多西方作家、政治家、记者关于中国问题的述评文章,这
些崇拜斯巴达克式传奇英雄的洋鬼子们虽绝非共产主义者,但都以一种由衷
钦佩的感受描绘了毛泽东及其助手战友们的睿智勇敢,并都以痛心遗憾甚至
幸灾乐祸的心情提及他的失败,他们相当一致的看法是:作为一个政治领袖,
他仅是一个爱搞权术诡计的战术家,绝非远见卓识的战略家,他们几乎普遍
对他恢复在大陆统治权威的能力表示怀疑,认为他并没有一个详尽而可行的
政治军事战略,甚至嘲讽他“周期性的反攻大陆的威胁听起来越来越像是宗
教仪式的咒语”。
西方人的言辞固然尖刻,但也是从另一个方面提醒了他,如想率领国
民党北伐中原,必须有胜敌一筹的高超战略。
现在,毛泽东的炮弹在他坚守不弃的领地上爆炸,说“无所畏惧”那
是假的,但实实在在,多少年来苦盼久等的又正是这一时刻。历史可能正赐
与他一次千载难逢的恢复大陆荡涤耻辱的机遇,金门,很可能会按照他的战
略设计,变成一个巨大的泥淖,深陷进去的不光是毛泽东,还有美国人。美
国人企图通过“条约”来控制他,这是妄想,通过金门爆发的热战,他将把
“条约”变成一条牵着美国佬鼻子走的缰绳。若能实现让毛泽东与艾森豪威
尔在台湾海峡直接见面,请毛泽东品尝一下第七舰队强大火力的战略构思,
谁还敢讥讽他仅是一个焦躁盲动急功短视的战术家?他必将作为完成二次北
伐的伟大战略家而名垂青史。
好!好!好!
毛泽东的炮弹轰轰烈烈地爆响。他在心底窃窃地笑了。
2
1954 年12 月2 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和台湾“外交部长”叶公超在华
盛顿签订了美台共同防御条约。
“条约”,对于蒋介石最后的栖身之所不再陷落获得继续生存的保证至关
重要;他得到了梦寐以求的那一部分。
但他强烈不满。只是在与美国长达年余的讨价还价之后,不得不违心
地屈就美国。分歧有二:其一,美国坚持此条约仅适用于“防御”,坚决不
同意出现诸如“反攻大陆”一类字眼,同时,必须写上缔约国就条约实施应
“随时会商”。意思是说,蒋介石先生若想实施反攻大陆的军事行动,事先
须向美国请示征得美国的同意。或,没有美国的批准,他是不能自由实施反
攻大陆的军事计划的。
如此“条约”对蒋,“总统”而言仅仅是一道避免台湾倾覆的“护身符”,
而非追求反攻胜利的“讨逆檄”,等于在他头顶支起一顶保护伞的同时,又
把他的手脚套上了绳索。叶公超坦白说:(条约)起到了吓阻中共不敢轻举
犯台的作用,但也限制了我们反攻大陆。我们得到了安全,却失去了自由,
虽然现阶段安全是比自由更重要更宝贵的东西。
这其实不过是杜鲁门时代“台湾中立化”的翻版。
1950 年,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杜鲁门宣布“美国一方面使用
海军力量遏阻中共在台湾海峡用武,但另一方面也要求在台湾的中华民国政
府停止针对中国大陆的军火袭击”。为此,蒋介石不得不郑重向杜鲁门提出
交涉:美国政府既然承认“中华民国”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而中共早已被
国民政府定为“叛匪”,如今美国竟不许中国合法之政府讨伐“叛匪”,岂不
是干涉中国内政耶?杜鲁门慨然答曰: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是为了保卫这
片未定水域的安宁,也就是确保朝鲜战场上“联合国军”的海上运输线,国
共双方谁在这片水域上用武,都将破坏安宁,因此美国都反对。
当时,不得不吞下这颗苦果。
现在,仍不得将苦果吐出。
于是,也就明了:美国并不支持他用武力实现重返大陆。在台湾海峡
维持不战不和的局面使中国长久分裂实际上最符合美国的利益,人在矮檐
下,不得不低头。他所能做的,唯有一方面忍气违心地在“条约”上签字,
一方面继续大声疾呼:“反攻大陆光复中兴”。他的策略是左手先获取了“美
国之盾”再说他娘的,右手的矛何时投出,老子待机而定。
其二,美国在“条约”中坚持只写有协防的“领土”是“就中华民国
而言,应指台湾与澎湖”。至于金门、马祖等大陆沿海岛屿是否也在协防之
列则避而不提。
因此,就出来了一个问题,一旦金门、马祖这些岛屿上爆发激烈战斗,
美国究竟是袖手作壁上观,还是会拔刀相助出兵干涉?好大的一个谜。让毛
泽东苦苦思索。使蒋介石忧心忡忡。其实,艾森豪威尔本人也并没有一个成
形的定案。金门、马祖,绝对是他任内左右为难进退维谷的二律背反。
※※※※※
六十年代,卸任后的艾森豪威尔在他舒适幽静的乡间别墅撰写回忆录,
他用了整整两章来叙述他在那两座小岛上遇到的麻烦和经受的考验。
我把这两章翻来复去字斟句酌地阅读了10 遍,对艾氏是否会出兵金、
马的问题仍百思不得其解。我只是看到当有人劝阻他千万出兵不得时,他板
起面孔说“不可”!
当另外一部分人撺掇他坚决出兵时,他亦斩钉截铁地说“不可”!而当
人们欲问其底数究竟时,他却老奸巨滑地说“等着瞧吧”!
粗略归纳,艾氏解析他的“二律背反”的思维要点逻辑过程大体是:
A。1894-1895 中日战争的结果,中国割让了台湾、澎湖给日本。开罗宣言
公布,二次大战后,这些岛屿归还给“中华民国”。1951 年的对日和约结束
了日本对这些岛屿的所有权,但并未正式让渡给“中国”。(因此它们的地位
仍未确定)B。更小、更靠近中国海岸的金门、马祖岛,则一直是在中国大陆
政府的控制之下。(它们的地位是确定的)C。蒋介石现在仍控制着金门、马
祖,并准备以其全力加以保卫。在他看来,对金门、马祖的攻击,是对台、
澎攻击的前奏。而且蒋认为,这两个岛屿将成为重新打回祖国的踏脚石,丧
失了它们,他的主力将丧失战斗意志。但在这些岛屿上集聚太多的士兵是个
军事上的错误。他们的力量应放在武器、炮阵地、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