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cz4g.com!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第316章 鸿胪寺翻译官的疏忽,害得暹罗差点痛失国名
  在稍微组织了一下语言之后,阿瑜陀耶使臣最终还是决定对朱元璋坦诚相告。
  “我们国王派遣使臣,带着诏谕和礼物给倭国,只是为了进行友好交往。
  同时倭国也给了阿瑜陀耶诏谕和武器,作为两国之间关系密切的象征。
  另外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倭国曾向阿瑜陀耶求购火炮和木香,不过我们国王没有答应。”
  朱标略显震惊地看着阿瑜陀耶使臣,“你们阿瑜陀耶还有火炮,是怎么流传过去的?”
  阿瑜陀耶使臣解释道:“蒙古人建立的伊利汗国,在陆路上面与德里苏丹国接壤。
  这个国家已经经历过,奴隶王朝、卡尔吉王朝,以及图格鲁克王朝三个时期了。
  贵国的火药技术,就是在德里苏丹国的奴隶王朝初期传入的。
  德里苏丹国境内最初出现火药,是在成吉思汗的第一次西征。
  因为剌子模杀害了,蒙古使节和商队人员。
  嘉定十一年至十六年,成吉思汗率领大军进行了第一次西征。
  他使用汉族和西辽先进的军事技术和装备,采用弩炮、火箭和飞火枪等威力强大的攻城武器。
  发动了灭亡剌子模,讨伐钦察和斡罗思和征服康里的战争。
  在剌子模灭亡之后,蒙古军队乘胜抵达印度河,于是德里苏丹国军民第一次领略了火药的威力。
  这一时期的德里苏丹国,与蒙古人来往密切。
  当时他们从德里苏丹国进口的主要商品,是以珠宝、布、香料、药材和皮货为主。
  相比之下蒙古人出口的货物主要包括:金属和金属制品、瓷器、纺织品、漆器、茶叶,以及日用百货和硝石。”
  朱元璋面色不悦的说道:“你说了这么多,讲的都是德里苏丹国,与你们阿瑜陀耶有什么关系啊?”
  阿瑜陀耶使臣袖里拿出一副航海图,“暹罗是蒙古人与德里苏丹国,还有阿拉伯进行海上贸易的必经之地。
  大明有句话叫做,近水楼台先得月。
  另外蒙古人与真腊的海上交通十分活跃,使者、商人和游客往来不绝。
  当时留下了许多记载,其中《真腊风土记》是最重要的一本书。
  在这里面有关于,真腊京城吴哥宫中观看烟火的记载。
  这种在新年点放烟火爆竹的习惯,与大明是一样的。
  据记载为制造火药,真腊还从蒙古人那里,进口了硝石和硫黄。”
  朱标似乎想到了什么,他命人将那副《世界舆图》悬挂了出来。
  “尊使不妨在地图上指出,阿瑜陀耶所在的位置。”
  阿瑜陀耶使臣走到《世界舆图》前,指着上面的中南半岛说道:“这里就是暹罗,根据地理上来看,周边国家和地区可以分为九个。
  暹罗的北部有素可泰和兰纳,东部则有澜沧、真腊和占城三国。
  暹罗西部与缅甸和榜葛剌接壤,南部毗邻北大年府和满剌加国。”
  随着阿瑜陀耶使臣在《世界舆图》上面的标注,朱元璋和朱标终于搞定清楚问题出现在了哪里。
  原来鸿胪寺负责翻译的官员,由于不熟悉中南半岛诸国的地理位置,因此导致理解出现了问题。
  他错误地将暹罗的首都阿瑜陀耶当做了国名,以至于朱元璋一时间没有找到,这个藩属国在地图上的位置。
  诸如此类的误会,还有对于对阿拉伯称呼的改变。
  华夏最早称阿拉伯为“条枝”,始见于司马迁所写的《史记大宛列传》。
  当然司马迁得以记载条枝,还要当归功于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卫子夫为汉武帝诞下一女的公元前138年,以及卫青娶平阳公主为妻的115年,张骞奉命两次出使西域。
  归国之后,他向汉武帝报告了西域诸国的情况,其中就包括了条枝。
  也就是从这时候起,中原王朝才知道有阿拉伯这个地方。
  在司马迁以后的汉代史书中,对条枝的记载都差别不大。
  唯一的区别是,这些史书往往把条枝写作“条支”。
  实际上条枝是波斯文 taji或 tazik的译音,原为波斯一部族的名称。
  含有“耕种者”和“土地”的意思,或者译为“牧人”。
  在汉朝灭亡之后,从三国、两晋、南北朝直到隋朝,全都沿用“条枝”一名来称呼阿拉伯。
  到了唐代之后,才改称阿拉伯为“大食”。
  据史料记载,“大食与条支皆为tajik之译音,波斯人称阿刺伯以是名。
  后来汉和帝刘肇在位时,开辟欧亚交通路线的伟大探险家甘英西使。
  自安息西界船人那里,得闻条支之名。
  至于唐时的大食之名,盖亦得诸波斯人之口。”
  换句话说,大食和条枝来源相同,只是音译名不同而已。
  既然大食和条枝来源相同,唐朝为什么不沿用汉代的“条枝”一名,而要改称大食呢?
  根据是史学家猜测,大概是后来的人忘记了条枝的来源。
  将波斯人对阿拉伯的称呼,加以重新翻译的缘故。
  宋朝初期仍称阿拉伯为大食,后来改称为回回,元代则沿用了这个称呼。
  然而从明朝建国开始,阿拉伯便改称为了“天方”。
  这普遍的说法是,天方即指默伽,即麦加圣地的旧时称呼。
  实际上的“天房”,是指伊斯兰教的克尔白大清真寺。
  阿拉伯人又称为“天主之房”,也就是天房。
  这本是清真寺的异名,却被鸿胪寺负责翻译的官员,给当作阿拉伯的国名了。
  在误会解除之后,鸿胪寺负责翻译的官员和暹罗使臣,都不约而同地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神情。
  前者是庆幸自己是个稀缺人才,项上人头至于因为这些工作疏忽导致搬家。
  身为后者的暹罗使臣,则是为不需要承担更改国名的后果感到庆幸。
  毕竟中原王朝随着政权更替,帮藩属国改国名,可是有历史渊源的呀!
  只是这种事情,暹罗使臣肯定不能擅自答应。
  否则将来返回国内,势必会承受国王的怒火。
  在得到朱元璋的示意之后,坐在一旁的朱标,开始向暹罗使臣宣布关于朝贡贸易的新政策。
  “从今年开始,大明将对所有被纳入朝贡体系的藩属国,采取勘合制度。
  所谓‘勘合’就是大明提前发给藩属国的证明书,上面盖了骑缝印。
  等到朝贡船来到港口时,大明官员会将勘合和底簿上的留印核对是否一致。
  这么做目的是为了证明贡船身份,防止有人冒充藩属国使团。”
  (本章完)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More+

限定室友(1v2)

擎苍月

战少,你媳妇又爬墙了

繁初

社死得到的男朋友

清茶与

医妾

北枝寒

贼老天你该死

不再恋爱(2)

影子

麦阿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