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cz4g.com!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黄州府城有四位官员,可以住在衙门的后院,分别是知府、通判、指挥使和县令。
  其余官员,要么住官方宿舍,要么自己买房或租房。
  大明开国之初,地方官员不得在其辖地内置办房产,但这个规定早就已经没人再遵守了。
  但是,相关法令并未废除,关键时候可以发挥作用。
  谢衍就住在黄州府通判厅衙后院,前院皆为通判厅下属的主要办公机构。他身为家属不方便过去乱逛,因此直接从厅衙后院的侧门出去。
  顺着砖砌围墙绕了半圈,谢衍来到厅衙侧前方,盯着衙门大堂外的屋檐看了一阵:“厅衙的前院房屋是重建的吧?”
  王升说道:“不太清楚。好像失火重修过,我以前听谁提过一嘴。”
  疫情期间,谢衍窝在家里,除了看小说之外,也不是什么正事都不干。
  他最初想要考研究生,读古建筑维护和修复专业,一边复习着各种考研科目,一边自学了许多古建筑知识。
  他居住的厅衙后院,是典型的宋代建筑。
  而厅衙的前院办公区域,又是典型的明清建筑。
  从斗拱样式就能轻易看出,因为明清建筑的斗拱更小,简化了屋顶构架的结构,可以节省木料和增大建筑空间。
  看来这个时空的大明,不仅自然科学突飞猛进,就连建筑技术也在进步。
  身为土木老哥,谢衍对其他领域不熟,他首先观察的自然是各种建筑。
  在城里溜达一阵,谢衍发现多为两层砖木结构,也有一些三层、四层、五层建筑,仅只有一层的平房反而不多。
  这些民间建筑,也基本属于明清风格,因为大量用砖来砌墙。
  秦代用砖铺地、砌台阶;汉代增加了用砖来修墓室;南北朝出现砖砌佛塔和城墙……宋代开始用砖来修建房屋,但仅限于墙体的下半部分。
  元代出现全砖墙的民居,并在明代成为普遍做法。
  谢衍这一路乱逛,发现黄州府城内的民居和店铺,大部分都采用的是全砖墙体。
  谢衍走到一面砖墙下方,抠出砖缝里的小块灰料,用手指用力捻了几下,嘀咕道:“水泥的,强度不高。或许我可以靠改进水泥来赚钱……呃,水泥怎么烧制来着?”
  现在的大明,已经有好多个种类的水泥。
  民间普通房屋,用的是一种人工配料的早期水泥,类似1820年代发明的“英国水泥”。它的优点是成本低,不挑剔生产地,又具有一定的强度。
  而官方建筑,或有特殊需求的民间建筑,则用含黏土较多的石灰石煅烧,类似1790年代发明的“罗马水泥”、“天然水泥”。它的强度更高,但挑剔生产地,难以在全国范围内铺开。
  如今有许多学者和工匠,正在尝试改进水泥,把前面两种水泥的优点结合起来。
  “那是什么地方?”谢衍指着一栋五层建筑。
  王升扯着谢衍的袖子,把他拉开几步说:“醉春楼。相公和娘子可不准咱们进去,至少在考上举人以前不许进去。”
  谢衍瞬间明白,原来是古代的会所。
  “这里的百姓也不穷啊,乞丐都没见到一个。”谢衍说道。
  王升却说:“前两年,也不知是谁造谣说周家铺子施米,最后导致乞丐在城里哄抢米铺。当时打死打伤二十几人,知府一怒之下就不准乞丐进城。”
  “出城去看看。”谢衍说道。
  王升劝说:“城外治安越来越乱了,六郎还是不要出城为好。”
  谢衍不置可否,继续往前走。
  他一直在观察建筑,现在改为观察路人。
  那些百姓的穿着,比建筑更加具有割裂感。只不过谢衍对此不了解,感受不是很深而已。
  有少数女子,还在穿唐代的短襦长裙。这玩意儿从唐代一直穿到宋代,《清明上河图》里就有,略作改良又穿到现在的大明。
  更多女子穿宋式襦裙,能看到一大片抹胸。也有女人不嫌热,外面又套了个褙子,但依旧能看到白花花的胸脯。
  谢衍心想:风气倒是挺开放的,可惜没有露腿。
  这念头刚刚升起,他就看到腿了。
  有个女人挎着篮子走来,上半身抹胸套着短袖襦衫,下半身的裙子短到大腿都没遮完。裙子下面还穿了条宽松裤子,半截小腿都露出来了。
  露归露,不养眼,因为这是个胖胖的中年大妈。
  街道上来往的,皆为马车、驴车和骡车。
  谢衍问道:“不是早就有火车了吗?城里就没有什么代步的汽车?”
  “没见过。”王升说道。
  其实早就有了。
  蒸汽火车之后,是蒸汽内河船只。
  等这两样都允许民用以后,很快就有人研发蒸汽代步车。由于当时蒸汽机很难小型化,搞出一辆巨大无比的汽车——其实就是把火车头稍微缩小。
  完全不实用,渐渐就放弃了。
  又过了几十年,随着技术突破,蒸汽机可以做得更小了,总算搞出稍微像样的汽车。但依旧显得体型很大,而且一路喷吐烟雾,还容易压坏路面,根本不被允许进城。
  朝廷那边,一直在秘密研发汽油机。其原理很简单,但工艺技术不够,还需要配套科技取得突破。
  还是那句话,大明科技是瘸腿跛脚的!
  “让开,让开!驾!”
  忽有一群青年男女,当街纵马而来,后面还有许多奴仆奔跑追赶。
  谢衍和王升连忙避让,沿街百姓也敢怒不敢言。
  谢衍问道:“这些都是世家子弟?”
  王升说道:“领头那个叫钟万里,祖上是从关中迁到大明镇的流民,因为跟随太祖、太宗起兵而发家。当时也没做什么大官,连爵位都没捞到一个。但钟家的女子,在起兵前就嫁给邓家。邓家有两位爵爷,邓家发迹了,钟家自然跟着发迹。在这黄州府,钟家已经攒下数万亩土地!”
  “那可真是大地主啊。”谢衍颇为羡慕。
  王升讥讽道:“谁让人家的祖上有从龙之功呢?这种世家多得很,三年前的洛阳之变,新君和首相以谋反罪杀了一大堆。”
  两人沿着主街来到城门,谢衍加快脚步走出去,王升想了想也没再劝阻。
  出城不远,谢衍就看到大量乞丐。
  这里的附郭街区,跟城内的街区仿佛两个世界。
  “杀得好!”
  一声喝彩吸引了谢衍的注意力,发现那里有不少百姓在围观。
  谢衍好奇的走过去,才知道那里新贴了十几张通缉告示。
  通缉犯的头像画法类似素描,画得还挺逼真。
  这些通缉犯是一个盗匪团伙,两个月前冲进庐州郊外的戴氏豪宅。先是纵火制造混乱,继而袭杀护院家丁,连主人带奴仆杀死杀伤四十余人,抢走宝钞和金银数十万贯。
  “如此江洋大盗,刚才谁在叫好?”负责贴告示的官差喝问。
  无人回答。
  也无人指认。
  官差骂骂咧咧一阵便走了。
  然后围观告示的百姓又议论起来。
  “这伙人我知道。首领叫姚七,江湖人称川东大侠,却没想到竟逃去庐州了。”
  “他就是川东大侠啊?听说经常劫富济贫。”
  “可不是?姚大侠每次抢到了钱财,都会悄悄分一些给穷人。”
  “可惜他们不来黄州府。他们若是来了,必杀钟家、蔡家满门,指不定隔日我家窗棂就塞着一张宝钞!”
  wшw an ¢ ○
  “川东大侠不算什么,中州大侠铁三才厉害呢。姚七只敢杀富人,铁三连当官的都敢杀。”
  “所以铁三死得快啊。”
  “就算死了,铁大侠也是最厉害的!前几年那本《中州豪侠传》,便是写的铁大侠。”
  “那可是禁书,你居然看过?”
  “嘿嘿,捡到的小说,捡到的小说,我可没有去誊抄。”
  “……”
  谢衍站在旁边听了一阵,总算对如今的社会风气有了全新认知。
  老百姓竟然当街称赞杀人如麻的盗匪,而且还有读书人给这些盗匪创作小说。
  贫富对立,官民对立,已经到了很严重的程度。
  谢衍问道:“你知道这姚七吗?”
  王升说道:“听说过。此人最早在川东作案,半年内做案六起,搞得川东绅商人心惶惶。后来又流窜到贵州、云南、湖南,没想到再次出现竟在庐州。”
  “他们真的劫富济贫?”谢衍问道。
  王升说道:“说起来好听而已。无非拿出抢来的九牛一毛,悄悄分给贫苦之人,在江湖上挣得好名声。倒是那个中州大侠铁三,才是真正的大侠,但最后的下场也极惨。铁大侠死后,便是许多士子都为其惋惜,所以才有读书人搜集事迹给他写小说。”
  两人继续往前走。
  谢衍观察着城外街区,问道:“今天闹事的工厂在哪里?”
  王升说道:“工厂都在郊外,不准靠城区太近。”
  谢衍转过一条街道往北走,行了一阵被王升拉住。
  王升提醒道:“六郎,不能再往前了。那边是穷人聚居区,窝棚遍地,鱼龙混杂,作奸犯科者不计其数。妇人或孩童去那边,走不了多远便失踪了。”
  谢衍笑道:“难道那里就没女人和孩子?”
  “那里当然有妇孺,我是说外面的妇孺进去要出事,”王升解释说,“郎君穿着好衣裳,又生得俊俏,指不定也会被歹人给盯上。”
  听到此言,谢衍真不敢再走了。
  这个大明,有点乱啊。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More+

在霸总的世界一穿而过

半袖妖妖

冒名充军,女主她力能扛鼎

尔徽

夫人该洞房了(重生)

杳杳冰敲月

质女

狂上加狂

我的后宫全性转了[穿书]

绮绣雪

反派他六亲不认[穿书]

江羊大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