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塔里干的列别黎花满腹顾虑。刘玄判断的没错,列别黎花现在确实左右为难。
列别黎花虽然信了绿教,但身上还是流着黄金家族的血脉,他从小也听说过先祖们带着十几万勇士,从翰难河、杭肯山、呼伦贝尔、北海出发,一路征服,直到地中海之滨。先祖的赫赫威名,漠北草原骑兵的战斗力,从小在他心里扎下了根。而且他也知道,越是苦寒之地出来的牧民骑兵,越坚韧善战。漠北和青唐骑兵和凶名是建立在累累白骨的基础上。
听说东方大国动员了十几万漠北和青唐的骑兵,列别黎花心里却是有些发怵。都是黄金家族血脉,都是翰难河牧民后代,他们在波斯、两河这些富庶地方泡得太久,骨头早就发酥了,只有少部分人还保持着先祖的勇武。贴木泰汗国和伊尔利汗国的主力大军都是靠着这少部分人为骨干,外加从当地征募的土著青壮。
两汗国的战斗力其实是半斤八两,伊尔利汗国的骑兵甚至还要略胜两河和大马士革的骑兵,也就招募来的部分贝都因人和柏柏尔人还能对抗一二。但是想到面对潮水般涌来的漠北和青唐骑兵,列别黎花着实心里没底。
后退?列别黎花知道,只要他敢踏出这么一步,消息会迅速传遍呼罗珊和波斯,原本是火药桶的两地会骤然被点燃。
列别黎花知道,自己率领的贴木泰汗国军队能够在伊尔利汗国势如破竹,一是死去的伊尔利大汗昏庸无能,信任大量贪婪残酷的官吏,搞得地方叫苦连天。二是波斯曾经被绿教征服过三四百年,后来初代伊尔利大汗重用西来的契丹人、奚人、党项人和汉人,扶植摩尼教,压制绿教。
一百多年过去,虽然让摩尼教死灰复燃,信徒一举突破波斯百姓半数以上,加上部分佛教徒,堪堪能压制住绿教徒。但绿教在波斯三四百年,根深蒂固,贴木泰汗国打着圣战的旗号打过来,地方上的绿教蜂拥而起,纷纷响应,才有这才好局势。
可是翻了身的绿教徒们残酷杀害压制摩尼教、佛教徒,已经在波斯各地积累了太多怨恨。要是自己率军一退,列别黎花知道,波斯和呼罗珊各地的异教徒们会像当初他率军攻进来时,绿教徒那样蜂拥而起的样子攻击自己。到那时候,后面有强大的追兵,各处又有义军阻挡牵绊,可能会死无葬身之地。
既然不能退,要不守,要不打。守,依城固守,挡住敌军的锋芒,挫其锐气。敌军万里援征,肯定不能持久,等到他们补给艰难,士气低落了,再发起致命一击。
打,自然是与敌军决一死战,一战定输赢。
列别黎花思前想后许久,最后决定,守和打结合起来,这样可进可退。主意一定,他传令,派四万人守在塔里干,三万人守马鲁德,互为犄角,自己率领十二万主力驻扎在迈里纳山谷。这里是巴里黑到塔里干的大路咽喉,是两河地区通往呼罗珊和波斯的必经之地,列别黎花驻兵在这里,就是要背靠两座坚固的城池,伺机对敌。
要是汉军与自己主力决战,那么两城的兵马就会侧击其背翼;要是汉军分兵围攻两城,自己就率主力猛攻其一部,折其一翼,再合攻余部。
把所有的细节都考虑过一番,反复推敲过,列别黎花把每一个漏洞和问题都好好考虑过,想出了解决和应对办法。觉得万无一失了,这才安下心来等待汉军的到来。
过了四天,汉军的骑兵前哨到了,他们以一两百人为单位,一人两马,在周围巡弋,观察着贴木泰汗国军队的布防,甚至故意挑衅,好刺探对手的虚实。
贴木泰汗国各领兵将领也不敢示弱,纷纷派出骑兵去迎击汉军。汉军前哨骑兵非常狡猾,看到大队敌手冲出来了,拔腿就跑,等你追到路上,突然回身就是一阵猛射。
远远看着的列别黎花忍不住在心里骂道,这回身射箭属于曼古歹战术其中一项,他的先祖们也会玩。他手下那些波斯骑兵,还叫安息人的时候,也会这种射箭术,不过大家都退化了,能这样玩的人不多了,玩得这么行云流水的人更少了
不愧是从祖里草原里下来的室韦骑兵。
两天时间里,双方发生了数十起小规模交战,汉军前哨赢多输少。这些战果让列别黎花的心里蒙上了一些阴影。
又过了两天,汉军前哨来得少了,列别黎花和手下将领们心里都明白,敌手对己方的布防虚实,该刺探的都刺探得差不多了,所以也懒得来了。他们也派出去很多探子哨骑,但是少有回来的。
汉军骑兵太多了,好像哪里都撒得有,这些常年在漠北草原和青唐雪域里放牧的骑兵,就像是一群群的野狼,在荒原里潜伏游弋着,又有非常熟悉地形的伊尔利汗国当地骑兵带领着,神出鬼没,贴木泰汗国的哨骑一个不慎就全队覆没,那些能回来的都是见机快的小机灵鬼,根本没有摸到太多有效的讯息。
但久经战场的他们都知道,汉军主力应该很快就要到了。
到了第三天,周围的汉军骑兵猛然间多了起来,足有上万之众,只是隔得很远,就像无数的狼群从远处的草原上迁徙过来,然后围着己方徘徊、观察着。所有人都紧张起来,这种情况下,没有人敢掉以轻心。这些机动力极强,又战斗力非凡的骑兵集群,谁不敢确定他们会在何时何地发起进攻。
贴木泰汗国十几万大军日夜警惕,轮班戒备。这些汉军骑兵也不负众望,在黎明、在黑夜、在正午,反正就是你有些松懈的时候,他们突然给你来上一家伙。或是火箭,或是丢了几个会爆炸的火器,甚至只是在营门口放上一排火枪。
这是扰敌之计,目的就是疲惫我军,打击我军的士气。列别黎花和手下将领们很快就意识到汉军骑兵的用意,马上采取了措施,派出精锐骑兵盯着某一股汉军骑兵打。这些汉军骑兵自然是调头就跑,然后两队人马在荒野中你追我赶,结果在某一地,数千汉军骑兵像是从地里钻出来的一样,把贴木泰汗国的追兵给包围了,然后不客气地悉数吃下。
你来我往了几次,贴木泰汗国在追击中打死打伤了上千汉军骑兵,却被伏兵吃掉了两三千骑兵。列别黎花叫住了这种出击行动,只是叫各部固守营寨,暂时不要轻举妄动。这样太划不来,这样的战损比打下去,不用决战自己军队都要崩掉。
列别黎花有些后悔了,发现自己固守备战有些失策了,至少失去了先机,开始被汉军牵着鼻子走了。比如现在这局势,汉军骑兵肆无忌惮地袭扰己方,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找出己方的松懈和空挡,时间也掐得那么准,甚至还能识破己方的一些圈套。或许这些人在草原和雪域待久了,能从气息中察觉出危险来。
面对敌手的袭扰,己方有些束手无策。驱逐是没有什么用,派人去追击,人少了容易被伏击,人多了人家就避开,让你吃个空。可能还有效的对策是调集数万人马进行大范围清剿,可这么多兵力调动,肯定会打乱整个大军的军阵布局,造成一定的混乱,等到这数万人马派出去清剿,汉军的主力杀过来,到时候手忙脚乱、左右为难的就是己方了。
所以列别黎花决定,以不变应万变,自己就钉在这里,汉军主力早晚要露出来的,到时候自己主力跟塔里干城互为犄角,为难就是汉军统帅了。
又过了两天,可能察觉到贴木泰汗国大军不再轻易出击追杀了,汉军骑兵的袭扰虽然没有减少,但开始向贴木泰汗国大军后方转移,列别黎花知道,应该是汉军主力要到了,这些骑兵要给大军让出回转的空间来。
******新书,新书,信息时代之光。。。。
列别黎花虽然信了绿教,但身上还是流着黄金家族的血脉,他从小也听说过先祖们带着十几万勇士,从翰难河、杭肯山、呼伦贝尔、北海出发,一路征服,直到地中海之滨。先祖的赫赫威名,漠北草原骑兵的战斗力,从小在他心里扎下了根。而且他也知道,越是苦寒之地出来的牧民骑兵,越坚韧善战。漠北和青唐骑兵和凶名是建立在累累白骨的基础上。
听说东方大国动员了十几万漠北和青唐的骑兵,列别黎花心里却是有些发怵。都是黄金家族血脉,都是翰难河牧民后代,他们在波斯、两河这些富庶地方泡得太久,骨头早就发酥了,只有少部分人还保持着先祖的勇武。贴木泰汗国和伊尔利汗国的主力大军都是靠着这少部分人为骨干,外加从当地征募的土著青壮。
两汗国的战斗力其实是半斤八两,伊尔利汗国的骑兵甚至还要略胜两河和大马士革的骑兵,也就招募来的部分贝都因人和柏柏尔人还能对抗一二。但是想到面对潮水般涌来的漠北和青唐骑兵,列别黎花着实心里没底。
后退?列别黎花知道,只要他敢踏出这么一步,消息会迅速传遍呼罗珊和波斯,原本是火药桶的两地会骤然被点燃。
列别黎花知道,自己率领的贴木泰汗国军队能够在伊尔利汗国势如破竹,一是死去的伊尔利大汗昏庸无能,信任大量贪婪残酷的官吏,搞得地方叫苦连天。二是波斯曾经被绿教征服过三四百年,后来初代伊尔利大汗重用西来的契丹人、奚人、党项人和汉人,扶植摩尼教,压制绿教。
一百多年过去,虽然让摩尼教死灰复燃,信徒一举突破波斯百姓半数以上,加上部分佛教徒,堪堪能压制住绿教徒。但绿教在波斯三四百年,根深蒂固,贴木泰汗国打着圣战的旗号打过来,地方上的绿教蜂拥而起,纷纷响应,才有这才好局势。
可是翻了身的绿教徒们残酷杀害压制摩尼教、佛教徒,已经在波斯各地积累了太多怨恨。要是自己率军一退,列别黎花知道,波斯和呼罗珊各地的异教徒们会像当初他率军攻进来时,绿教徒那样蜂拥而起的样子攻击自己。到那时候,后面有强大的追兵,各处又有义军阻挡牵绊,可能会死无葬身之地。
既然不能退,要不守,要不打。守,依城固守,挡住敌军的锋芒,挫其锐气。敌军万里援征,肯定不能持久,等到他们补给艰难,士气低落了,再发起致命一击。
打,自然是与敌军决一死战,一战定输赢。
列别黎花思前想后许久,最后决定,守和打结合起来,这样可进可退。主意一定,他传令,派四万人守在塔里干,三万人守马鲁德,互为犄角,自己率领十二万主力驻扎在迈里纳山谷。这里是巴里黑到塔里干的大路咽喉,是两河地区通往呼罗珊和波斯的必经之地,列别黎花驻兵在这里,就是要背靠两座坚固的城池,伺机对敌。
要是汉军与自己主力决战,那么两城的兵马就会侧击其背翼;要是汉军分兵围攻两城,自己就率主力猛攻其一部,折其一翼,再合攻余部。
把所有的细节都考虑过一番,反复推敲过,列别黎花把每一个漏洞和问题都好好考虑过,想出了解决和应对办法。觉得万无一失了,这才安下心来等待汉军的到来。
过了四天,汉军的骑兵前哨到了,他们以一两百人为单位,一人两马,在周围巡弋,观察着贴木泰汗国军队的布防,甚至故意挑衅,好刺探对手的虚实。
贴木泰汗国各领兵将领也不敢示弱,纷纷派出骑兵去迎击汉军。汉军前哨骑兵非常狡猾,看到大队敌手冲出来了,拔腿就跑,等你追到路上,突然回身就是一阵猛射。
远远看着的列别黎花忍不住在心里骂道,这回身射箭属于曼古歹战术其中一项,他的先祖们也会玩。他手下那些波斯骑兵,还叫安息人的时候,也会这种射箭术,不过大家都退化了,能这样玩的人不多了,玩得这么行云流水的人更少了
不愧是从祖里草原里下来的室韦骑兵。
两天时间里,双方发生了数十起小规模交战,汉军前哨赢多输少。这些战果让列别黎花的心里蒙上了一些阴影。
又过了两天,汉军前哨来得少了,列别黎花和手下将领们心里都明白,敌手对己方的布防虚实,该刺探的都刺探得差不多了,所以也懒得来了。他们也派出去很多探子哨骑,但是少有回来的。
汉军骑兵太多了,好像哪里都撒得有,这些常年在漠北草原和青唐雪域里放牧的骑兵,就像是一群群的野狼,在荒原里潜伏游弋着,又有非常熟悉地形的伊尔利汗国当地骑兵带领着,神出鬼没,贴木泰汗国的哨骑一个不慎就全队覆没,那些能回来的都是见机快的小机灵鬼,根本没有摸到太多有效的讯息。
但久经战场的他们都知道,汉军主力应该很快就要到了。
到了第三天,周围的汉军骑兵猛然间多了起来,足有上万之众,只是隔得很远,就像无数的狼群从远处的草原上迁徙过来,然后围着己方徘徊、观察着。所有人都紧张起来,这种情况下,没有人敢掉以轻心。这些机动力极强,又战斗力非凡的骑兵集群,谁不敢确定他们会在何时何地发起进攻。
贴木泰汗国十几万大军日夜警惕,轮班戒备。这些汉军骑兵也不负众望,在黎明、在黑夜、在正午,反正就是你有些松懈的时候,他们突然给你来上一家伙。或是火箭,或是丢了几个会爆炸的火器,甚至只是在营门口放上一排火枪。
这是扰敌之计,目的就是疲惫我军,打击我军的士气。列别黎花和手下将领们很快就意识到汉军骑兵的用意,马上采取了措施,派出精锐骑兵盯着某一股汉军骑兵打。这些汉军骑兵自然是调头就跑,然后两队人马在荒野中你追我赶,结果在某一地,数千汉军骑兵像是从地里钻出来的一样,把贴木泰汗国的追兵给包围了,然后不客气地悉数吃下。
你来我往了几次,贴木泰汗国在追击中打死打伤了上千汉军骑兵,却被伏兵吃掉了两三千骑兵。列别黎花叫住了这种出击行动,只是叫各部固守营寨,暂时不要轻举妄动。这样太划不来,这样的战损比打下去,不用决战自己军队都要崩掉。
列别黎花有些后悔了,发现自己固守备战有些失策了,至少失去了先机,开始被汉军牵着鼻子走了。比如现在这局势,汉军骑兵肆无忌惮地袭扰己方,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找出己方的松懈和空挡,时间也掐得那么准,甚至还能识破己方的一些圈套。或许这些人在草原和雪域待久了,能从气息中察觉出危险来。
面对敌手的袭扰,己方有些束手无策。驱逐是没有什么用,派人去追击,人少了容易被伏击,人多了人家就避开,让你吃个空。可能还有效的对策是调集数万人马进行大范围清剿,可这么多兵力调动,肯定会打乱整个大军的军阵布局,造成一定的混乱,等到这数万人马派出去清剿,汉军的主力杀过来,到时候手忙脚乱、左右为难的就是己方了。
所以列别黎花决定,以不变应万变,自己就钉在这里,汉军主力早晚要露出来的,到时候自己主力跟塔里干城互为犄角,为难就是汉军统帅了。
又过了两天,可能察觉到贴木泰汗国大军不再轻易出击追杀了,汉军骑兵的袭扰虽然没有减少,但开始向贴木泰汗国大军后方转移,列别黎花知道,应该是汉军主力要到了,这些骑兵要给大军让出回转的空间来。
******新书,新书,信息时代之光。。。。